2015中國最牛生命科學機構TOP50揭曉
來源:生物探索

繼6月17日發(fā)布了《Nature Index 2015 Global》及《Nature Index 2015 Asia-Pacific》后,12月17日,《自然》增刊發(fā)布了《Nature Index 2015 China》,分析了從2012年到2014年中國三年的研究成果。
城市表現(xiàn)
據(jù)統(tǒng)計,北京、上海和南京依然是中國的三大科研中心。按照WFC計算,2014年中國科研產(chǎn)出最多的十大城市為北京、上海、南京、武漢、合肥、長春、香港、杭州、廣州和天津。這十個城市加起來占中國WFC分值的70.4%。
圖1:十大城市的WFC表現(xiàn)圖
圖2:這11個城市的表現(xiàn)反應了過去三年中國科研產(chǎn)出的顯著增長
圖3:
黃色表示中國科研產(chǎn)出最高的城市:北京、上海、南京;
橙色表示中國科研產(chǎn)出增長最快的城市:西安、成都、杭州;
紅色表示中國科研成果三大產(chǎn)業(yè)化基地:深圳、北京、武漢;
紫色表示中國開展科研合作表現(xiàn)最突出的城市:合肥、天津、香港。
機構表現(xiàn)
在《Nature Index 2015 China》中,Nature雜志根據(jù)WFC評分列出了中國的200名頂級研究機構,其中排在前十位的是北京大學、南京大學、清華大學、中國科技大學、浙江大學、復旦大學、中科院化學研究所、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、蘭州大學以及上海交通大學?!?/span>Top 200 institutions】
生命科學表現(xiàn)
目前,中國對世界高質量科研的總體貢獻居全球**位,僅次于美國。如按照加權分數(shù)式計量(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, WFC)*,中國高質量的科研產(chǎn)出在2012年到2014年期間增長了37%。中國在自然指數(shù)中的科研成果主要來自化學和物理學,分別占中國WFC總分值的61%和30%。
值得注意的是,生命科學方面的科研成果也快速增長,在2012年到2014年之間有30%的增幅。此次,Nature還評選出了中國排名前五十的生命科學機構(Top 50 institutions in life sciences),具體如下:

關于自然指數(shù)
*自然指數(shù)有三種計量方法來追蹤作者的單位信息:
1.論文計數(shù) (article count/AC)-不論一篇文章有一個還是多個作者,每位作者所在的國家或機構都獲得1個AC分值。
2.分數(shù)式計量(fractional count/FC)-FC考慮的是每位論文作者的相對貢獻。一篇文章的FC總分值為1,在假定每人的貢獻是相同的情況下,該分值由所有作者平等共享。例如,一篇論文有十個作 者,那每位作者的FC得分為0.1。如果作者有多個工作單位,那其個人FC分值將在這些工作單位中再進行平均分配。
3.加權分數(shù)式計量(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/WFC)-即為FC增加權重,以調整占比過多的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論文。這兩個學科有四種期刊入選自然指數(shù),其發(fā)表的論文量約占該領域國際期刊論文發(fā)表量的50%, 大致相當于其它學科的五倍。因此,盡管其數(shù)據(jù)編制方法與其他學科相同,但這四種期刊上論文的權重為其他論文的1/5。
高壓均質機,高壓細胞破碎儀,脂質體擠出器,連續(xù)流細胞破碎儀,納米高壓均質機